匡某,男,60 岁。2009 年 8 月 2 日初诊。
初诊2009年8月2日主因反复对称性四肢关节肿痛伴活动不利5年余。现病史:患者 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四肢关节肿痛不适,伴晨僵活动不利,至当地医院就诊查:RF(类风湿因子)(+),ESR(血沉)60mm/h,CRP(C 反应蛋白)17mg/L,予泼尼松治疗后好转,停药后病情反复,此次为求中药治疗来诊。刻下症见:左腕关节疼痛,屈伸不利,伴晨僵,腰酸,畏寒怕冷,舌淡红,苔薄腻,脉沉细。
西医诊断:类风湿关节炎。
中医诊断:历节病(寒湿痹阻)。
治法:散寒除湿,祛风通络。
图片
处方:乌头汤加味。
制川乌 9g(先煎 2 小时),麻黄 6g,炒白芍、黄芪各30g,桂枝、白术、防风、羌活各 12g,威灵仙 30g,豨莶草15g,杜仲 30g,狗脊 15g,川芎15g,乌梢蛇 12g,露蜂房 12g,生甘草 9g。7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服用。
二诊2009年8月9日关节疼痛较前缓解,下肢关节时有疼痛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
于上方加桑寄生15g,独活、川牛膝各12g,加用川芎至30g。14剂,煎服法同前。
三诊2009年8月23日诸症稳定,关节疼痛明显好转,活动正常,晨僵消失,续服上方巩固疗效。
图片
按图片
《素问·痹论》曰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。其风气胜者为行痹,寒气胜者为痛痹,湿气胜者为著痹。”又曰:“痛者,寒气多也,有寒故痛也”。本病临床上多因非其时而有其气,加之机体正气不足,调护失宜,邪气乘虚而入,两虚相得,乃客其形,而病乃成。本病正虚为本,邪盛为实,虚实夹杂为其基本病机,而临床上常见疼痛之症,多因寒邪所致,寒主收引凝滞,闭阻经脉,不通则痛。寒为阴邪,其性清冷,故寒邪所致疼痛多为冷痛或剧痛,得温则减,遇寒加重。寒邪易伤阳气,治当明辨标本虚实孰轻孰重,顾护阳气为其关键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云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,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是故阳因而上,卫外者也”,阳气卫外不固,则寒邪凝滞,闭阻经络之气机,不通则痛。所以,临床施治在明辨寒邪致病时,当顾护阳气,须知离照当空,阴霾自散,温之补之,则寒邪得以宣散,不致冰伏于内。
图片
本案是一个发作期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,属于寒湿痹阻之历节病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第4条“寸口脉沉而弱,沉即主骨,弱即主筋,沉即为肾,弱即为肝”及第6条“少阴脉浮而弱,弱则血不足”均提示下焦精血亏虚的病机。结合该患者病证特点,寒湿之邪闭阻关节肌肉,同时精亏于内,出现腰酸、脉细等症,所以治疗上散寒需注意温阳,辛散需顾虑养阴,峻剂猛药配伍气清质润之品,已达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曰“病历节,不可屈伸,疼痛,乌头汤主之”,故方选乌头汤加味。川乌大辛大热之品,驱逐寒湿,开通腠理,温经止痛;麻黄、桂枝、羌活发散风寒兼祛湿;黄芪、白术、防风补益脾肺兼实卫气,气足则上焦开发,宣五谷味,熏肤而充身,助麻黄、川乌温经止痛;炒白芍益阴抑阳,甘草缓中益气,合峻猛之悍,助扶正之力;川芎、乌梢蛇和露蜂房散寒助通络之功;同时用杜仲、狗脊补肝肾、祛风湿。如此标本兼治,临床疗效显著。
本患者是一位中老年男性,慢性病程,依从性差,病情反复,此次病情加重因不慎感受风寒所致,症状加重遂来就诊。该病临床往往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之态,发作期则病势重急,宜重剂治标,乌头汤主要用治寒痹少阴兼太阳之证。同时范永升指出,该患者病久反复,正气已虚,需兼顾其本,所以在用药时重用黄芪以补虚固表,同时适当加用杜仲、狗脊益肾通络,在病情逐渐改善后再加用补肾通络之品以固其本。
❖本文仅作知识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,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。如有诊疗需要,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2024/10/14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,3分钟掌握
- 2024/10/14卢铸之医案解析——治疗失眠高血压的经验(地天得泰之法)《二》
- 2024/09/09惨遭火灾,我国“明斯克”号航母上层烧塌,未来命运将如何?
- 2024/09/02散寒通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
- 2024/09/02类风湿珍藏十年的良方,给我50W也不卖!